形态描述
鉴别特征 中胸盾片一致棕黄或浅黄色。腹节背板鳞一致浅黄或灰白。雄蚊小抱器刀叶窄长,腹节IX背板侧叶通常有7根或更多的刺。幼虫头毛5-C分3枝,前胸毛4-P不分枝,后胸毛13-T发达。
形态描述
雌蚊 中型蚊虫。头:头顶、后头的窄鳞和竖鳞淡色或淡黄,两侧窄鳞浅棕或棕黄,竖鳞暗褐或暗黄。触角梗节浅褐或深褐,内侧有小白鳞。喙淡色,杂有少量暗鳞,但
双翅目 蚊科(上) 库蚊亚科 193
基部暗鳞较多,末端多呈黑色。触须为喙的1/4-1/5长,淡色,杂有少量暗鳞。胸:中胸盾鳞一致棕黄或浅黄色,但两侧缘鳞色略深。胸侧板除腹侧板前下部光裸外几乎全覆白鳞,有下后侧鬃3-6根。具前足基节后鳞簇。翅:翅长3.8-5.5mm,翅鳞色淡,杂有少量暗鳞或全无暗鳞。足:前、中和后股端半部以及前和中胫前面有暗鳞麻点,后胫前面麻点不明显。前、中和后跗节1-2,中和后跗节2-3和后跗节3-4关节上有跨关节白环,但有的不明显;后跗节5全白或淡色。腹:腹节背板覆盖淡黄或灰白鳞。
雄蚊尾器:腹节IX背板侧叶各有6-12根粗细不等的刺。抱肢基节长约为宽的3.0-3.5倍,背基内叶较大,有大小两根刺,两刺的间距小;端叶无鳞状毛。小抱器干柄较窄,与刀叶长度相近;刀叶窄,中部稍扩大。阳茎筒状。
幼虫头:触角约为头的1/2长或略长;1-A位于干中偏基侧,分7-9枝。头毛5-C分3枝,偶分2枝;6-C单枝,都呈芒状;7-C分7-9枝。颏每侧有齿8-9个。胸:前胸毛1-P分3-4枝,偶有5枝,芒状;3-P分2-3枝;5-P分3-4枝;7-P分3-4枝;2, 4, 6-P单枝。中胸毛1-M约与2-P等长,分4-6枝。后胸毛13-T发达,比中胸毛14-M明显长,分3-5枝。腹:栉齿23-36个,极少可达43个,排成不规则的2行或三角区,齿无明显中刺。腹毛1-Ⅷ分6-10枝;3-Ⅷ分10-13枝;5-Ⅷ分4-7枝;2, 4-Ⅷ单枝。呼吸管指数1.9-2.3,为尾鞍的2.1-2.8倍长;梳齿21-30个,等距排列,各齿有侧牙4-7个;1-S位于管中部,分6-10枝。尾鞍侧缘达肛节中部。腹毛1-X单枝;2-X分13-16枝;3-X单枝;4-X 16-21株,其中1-3株位于栅前。肛鳃很短,末端钝圆。
形态描述
雌蚊 中型蚊虫。头:头顶、后头的窄鳞和竖鳞淡色或淡黄,两侧窄鳞浅棕或棕黄,竖鳞暗褐或暗黄。触角梗节浅褐或深褐,内侧有小白鳞。喙淡色,杂有少量暗鳞,但
双翅目 蚊科(上) 库蚊亚科 193
基部暗鳞较多,末端多呈黑色。触须为喙的1/4-1/5长,淡色,杂有少量暗鳞。胸:中胸盾鳞一致棕黄或浅黄色,但两侧缘鳞色略深。胸侧板除腹侧板前下部光裸外几乎全覆白鳞,有下后侧鬃3-6根。具前足基节后鳞簇。翅:翅长3.8-5.5mm,翅鳞色淡,杂有少量暗鳞或全无暗鳞。足:前、中和后股端半部以及前和中胫前面有暗鳞麻点,后胫前面麻点不明显。前、中和后跗节1-2,中和后跗节2-3和后跗节3-4关节上有跨关节白环,但有的不明显;后跗节5全白或淡色。腹:腹节背板覆盖淡黄或灰白鳞。
雄蚊尾器:腹节IX背板侧叶各有6-12根粗细不等的刺。抱肢基节长约为宽的3.0-3.5倍,背基内叶较大,有大小两根刺,两刺的间距小;端叶无鳞状毛。小抱器干柄较窄,与刀叶长度相近;刀叶窄,中部稍扩大。阳茎筒状。
幼虫头:触角约为头的1/2长或略长;1-A位于干中偏基侧,分7-9枝。头毛5-C分3枝,偶分2枝;6-C单枝,都呈芒状;7-C分7-9枝。颏每侧有齿8-9个。胸:前胸毛1-P分3-4枝,偶有5枝,芒状;3-P分2-3枝;5-P分3-4枝;7-P分3-4枝;2, 4, 6-P单枝。中胸毛1-M约与2-P等长,分4-6枝。后胸毛13-T发达,比中胸毛14-M明显长,分3-5枝。腹:栉齿23-36个,极少可达43个,排成不规则的2行或三角区,齿无明显中刺。腹毛1-Ⅷ分6-10枝;3-Ⅷ分10-13枝;5-Ⅷ分4-7枝;2, 4-Ⅷ单枝。呼吸管指数1.9-2.3,为尾鞍的2.1-2.8倍长;梳齿21-30个,等距排列,各齿有侧牙4-7个;1-S位于管中部,分6-10枝。尾鞍侧缘达肛节中部。腹毛1-X单枝;2-X分13-16枝;3-X单枝;4-X 16-21株,其中1-3株位于栅前。肛鳃很短,末端钝圆。
生物学
国内分布
地理分布 内蒙古(1♂, 1♀,5L)、宁夏(1♂,2L)、青海(3♀♀)、新疆(4♀♀)。
分类讨论
分类讨论 黄背伊蚊与黄色伊蚊相似,但雄蚊尾器有明显差别。本种蚊在翅、跗节、雄蚊尾器、幼虫等特征上都显示了与里海伊蚊和背点伊蚊近缘,可归为里海伊蚊种团,Danilov (1979)曾把本种伊蚊看作是Aedes albineus Seguy, 1923的同种异名。
检视标本总数:2♂♂,8♀♀,7L。
检视标本总数:2♂♂,8♀♀,7L。